首页 大明官商 下章
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夫聊发少年狂
  二,陈琛来到府上,本雅克图大喜过望,便拉着做起学究来了。陈琛倒是与本雅克图颇对胃口,也好为人师,一本《周易》聊得不亦乐乎。冯虞却难静下心来,总想起昨晚与李东道别时的情形。

 两人分手时,李东一脸肃穆,与冯虞说道:“老夫已是半截入土之人,这天下,终归是长江后推前。国城,说句掏心窝子的话,你有才,又非野心之人,不过是机心重,后手多罢了。老夫只提点你一句,汉魏以降,治国之道素来是明儒实法,兼用王霸。今你所呈之策,于霸道入木三分,皆为富国强兵之妙法捷径。不过,老夫以为,既是事关国运,当思量百年千年。单用霸道,或可盛于一时,却难免时势更易,花自飘零水自。”

 想了想,李东又道:“老夫倒是想起《史记殖列传》上这么一段话语,‘故善者因之,其次利道之,其次教诲之,其次整齐之,最下者与之争。’你多想想,或许别有心得。哦,再有,趋吉避凶,狡兔三窟,人之常情。不过,天下一统为亘古不替之势,行割据之事或可得于一时,青史上却终不免个骂名。既然你在福建说话管用,便要管束好一方官民,否则便说不清道不明了。”

 冯虞躬身答道:“谨受教。”

 李东点头道:“这样,今你所言,容老夫善加斟酌。有些话,还是老夫来说妥当些、管用些。呵呵,老夫聊发少年狂,左牵黄,右擎苍…”

 这老头子着实是修炼成人了。

 不过,冯虞心里明白,李东对自己还是颇有些寄望的。或许,经历过数十年宦海浮沉,李东早已超脱了寻常儒生、吏员境界,否则决不会如此轻易领会、接纳冯虞这番于千年儒家伦理颇有些大逆不道的政论了。

 三后,李东突然连上两道奏章:《厚农资商富国疏》、《请弛海折》。这两道折子一出手,便似一石起千层,不但整个朝廷翻了天,更可说是震动天下,士绅官民无不瞩目。奏折全文传抄四方,一时洛纸贵。朝廷内外相关奏章、上书如雪片般飞上龙书案。赞和、反对者各执一词,当即在朝野上下掀起一场论战。

 看罢奏章文字,陈琛当即持了文本来找冯虞。。“奇也怪哉。这两道奏章若是出自大人你的手笔,还算说得过去。可这老爷子,几时换了脑筋?这可是毁誉只在一线之间啊,李东转眼便要致仕了,不稳稳当当过去算了,怎如此放得开?”

 本雅克图接了奏章看了一遍,奇道:“重农抑商,历朝历代莫不为之,李阁老不怕动摇国本么?”

 冯虞没搭理他,却对陈琛说道:“老李的心思我是明白的。按他这年岁,撑不了几年,换句话说,便是快到论定之时了。老李人品不错,诗文好,腹经纶,也做过不少好事。只是刘瑾当政这五年,老李虚与委蛇,不曾挂冠而去。说起来,五年间他为苦心维持力挽狂澜,潜移默夺,保全善类,天下受其庇。尤其是遭刘瑾迫害地官员,皆委曲匡持,或明或暗地尽力抱拳。可风评却是贬不一,还是有人不买账的。毕竟在多数人眼中,非黑即白,李东恋栈无为,便不如刘健、谢迁之快意磊落。老李自己总是深以为憾,不知后世史笔会如何来着墨。刘瑾倒台后,老李请辞时,便上书自责‘因循隐忍,所损亦多,理宜黜罢’,幸得皇上慰留。思前想后,只有在最后这两年挽回一笔。自古青史芳,无非立功立德立言。立德立言是来不及了,只能做一两件惊逃诏地的大事,为大明中兴治隆打开局面,算是立功了。”

 本雅克图还是摸不着头脑,又问:“开海兴商,便能富国中兴么?”

 冯虞便将当与李东所说的那番言论又复述一遍。“宁之,所谓国用,单单仓縻足便够了么?你问问户部,多年来,江南漕粮源源不绝,京师官仓粮食堆积如山以至眼见着霉烂。可自开国以来,哪年日子不是紧巴巴的。兴建水利、官道,拨付军饷,修缮边,发放官俸,营建宫室,这些都是要银钱地。国用不足,事还要做,怎么办?官为刀俎,商为鱼。要么加征,要么拖欠,长此以往,只能是民生凋,民怨***。你说,这‘商’还能轻易‘抑’么?”

 本雅克图听得似懂非懂。“这…唉,草原上实在没有这么多麻烦的。不过,我总是担心,这两份奏疏要给李阁老引来许多麻烦。”

 冯

 点头,叹道:“这是难免之事。自古行开创之举,如。若是一个不小心,商鞅、王安石便是殷鉴了。”

 “那不是…”本雅克图急道。

 陈琛笑道:“既然是冯大人惹出的这桩事,他自然不能置身事外,坐看李阁老孤军奋战了。”

 冯虞道:“话是如此,不过,怎么个帮法却是有些讲究。跳出来帮腔,不好还适得其反。不过,有个人开口,却是一言九鼎,管用得多。”

 “难不成是皇上?”本雅克图问道。

 “还能有谁?皇上发话,那是一个顶十个,尤其是当今这位。”陈琛笑道。

 正说话间,亲兵来报,皇上急召。

 冯虞急急入宫。一见面,正德当头便是一句:“安排一下,朕即刻移驾豹房。”

 冯虞一愣,这么急?往日里怎么着也是提早一下旨预备着。这说走就走,上哪方召集护军去?“皇上,今便要出京城?如此紧迫,来不及安排随扈啊。”

 正德苦笑一声,指了指身后的桌案:“你看看,堆成山了,一个个都跟死老娘一般急红了眼。朕还是赶紧回豹房清净几。这些臣僚骂也骂了,气也出了,想来过几也就消停了。”

 冯虞摇了摇头“皇上,此事轻易是不能了地。这几臣也多有耳闻,李阁部这两份奏章牵涉国本,不论是赞成还是异议,决不是轻易能松口的。”

 “那…那朕留中吧?”正德还从未见过朝廷如此沸反盈天,正反两派势不两立的架势,难免是心神惴惴。

 冯虞心中暗笑,你心里没底就好办了。“回皇上,看如今情势,舆情汹汹,不拿出个定论来,朝廷政争是不会消停地。依臣之见,此番两方相持不下,最终难免是要皇上乾纲独断了。横竖是要皇上您拿主意,躲也躲不过,还不如中旨定论,即便再有些议论,想来也是无大碍的。”

 正德听着有些道理,忙问:“那依你之见,朕该当如何?李东这两份奏疏,究竟有无道理,能否采纳?”

 “这…武官干政总是不妥,臣不便多言。还是责成内阁六部公议妥帖些。”

 “废话,文官早吵翻了,要有成议朕还躲什么?你说吧。无妨,反正听不听的还是朕拿主意。也无人怪到爱卿头上。”

 “说来倒也没什么。请问皇上,如今您最想做的是什么?”

 “嗯?”正德没想到冯虞倒反问起他来了。仔细想了一想,正德说道:“一个么,朕强兵!而后,亲统王师横扫八荒,成不世基业。再有,便是巡游天下。都说我大明山河壮丽,疆域万里,可朕自幼只在深宫行走。若不是建了这豹房,只怕连京城都出不得了。别个,一时也想不起来。”

 “这就是了。皇上所说这两条,归结底便是一个钱字。此前王尚书便说过,朝廷一年入库不过数百万两,按着咱们侍卫亲军的水准来算,即便是给半数官军换装也支撑不起。此外,巡游天下,耗费极大。隋炀帝巡幸江都,却丢了山河社稷,为何?花费民力过甚,反了天下百姓。说来还是国用不足所致。李阁部所上奏章,正是对症下葯。这是其一。”

 说到这里,冯虞打住话头,抬眼看向正德。正德听得连连点头,见冯虞停下,连声催促:“说得很是,快往下讲。”

 “再有,李阁部所奏,不吝是变法改制。若是行之有效,可说是商君变法以来国政前所未有之大变局。足以彪炳史册。

 即便是出了问题,如王荆公改制,世人不过是非议权臣,于君王何损?”

 正德听到这里,击掌大笑:“正是这等道理!既然如此,豹房也不必去了。朕这就下旨,令内阁按着奏疏之意,拟出改制条陈来付廷议。”

 “皇上英明!此外,臣还有个计较,请皇上定夺。”

 “讲。”

 “这些日子,臣仔细拜读李阁部奏疏,审思我朝赋役体制,发觉有两处大弊,亟待扭转。一是数十年来,权贵兼并甚,加以官绅包揽、大户诡寄、徭役重々民逃,里甲户丁和田额已多不实,朝廷财赋躇。其二,朝廷若要兴商,商户必然是要大量用工的。可徭役、丁税、户籍三项,却将百姓捆在乡里动弹不得,于厚农资商大不利。臣冥思苦想,琢磨了个方子。”

 “哦?你快说说。” lUhaNxS.COm
上章 大明官商 下章